协作研究金:2018/19年度获资助之研究项目摘要

设施/设备

项目编号:C1026-18E
项目名称:香港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
项目统筹者:王循理
院校名称:香港城市大学

项目摘要

中子散射是人们全面了解物质微观结构和动力学的强有力工具。长期以来,中子散射被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及材料工程等多方面,产出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作为中国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位列于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的行列,为大湾区科学界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惠及香港,澳门,深圳及广州等多地区。CSNS已于2017年8月27日首次成功产出中子光束,并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已正式投入运行。本提案支持香港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充分利用CSNS的前沿研究设备将极大丰富香港的科研及教育活动,激励本地中子用户群体的发展,为香港的科研发展及技术革新提供强大动力。


项目编号:C4041-18E
项目名称:香港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最先进的X射线衍射设施
项目统筹者:黄锦波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摘要

X射线晶体学是一个重要工具帮助人类了解生命如何运作,它通过揭示生物分子的结构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地洞察细胞的机制。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集合了本地大学所有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家组成了一个团队,将会为香港最强的X射线发生器安装一个最先进的探测器。该X射线衍射共享设备将会帮助科学家们处理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并且将会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科研能力以及协同合作水平。


项目编号:C4057-18E
项目名称:用于研究复杂基因组特征和变异及应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的新一代纳米通道测绘系统
项目统筹者:陈廷峰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摘要

新一代纳米测绘,亦称为光学测绘,是一种高通量单分子成像技术,用以摄取在高分子DNA (大概从200kbp到超过1Mbp)上所作特定的荧光标记。它已经逐渐成为现今基因测序方法的一种辅助技术,用以改善许多有重大经济效益的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的完整性和邻接性。此外,它也被用于疾病分析,例如检测癌症基因组中的大结构变化。我们团队是世界上首批开发用于这类新型数据的分析方法的团体之一。我们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新的基因组段列以及结构变异,特别是那些基于现今测序技术也难以准确辩测的变异。此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最新的纳米通道光学测绘系统,继续提升我们在基因组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团队由本地学者及外国科研人员协作组成,我们将向香港及附近地区的研究人员推广此项技术,以进行高影响力的合作研究。新技术将会带来新的发现; 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为科研界做出重大贡献。


项目编号:C5029-18E
项目名称:革新电子束敏感材料研究的亚埃分辨超低剂量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
项目统筹者:刘树平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理工大学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香港第一台超低剂量低温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最大程度上抑制电子束对材料的破坏作用,从而实现对目前难以表征的电子束敏感材料的结构分析。这台电子显微镜除了具备由球差校正器提供的亚埃级别分辨率,还将结合各种抑制电子束破坏作用的新兴技术,包括:(1)冷冻转移样品台以限制电子束对材料的辐照和加热作用;(2)低压成像功能以降低电子束能量和对材料的原子弹出作用;(3)具有高敏感度和超快记录速度的直接探测电子计数相机,能够在低电子剂量条件下快速获得高质量图像。目前这些新兴技术仅仅是被单独应用到对电子束敏感的材料表征上,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而我们提出的这台独特设备,将结合上述所有技术,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抑制电子束对材料的各种破坏作用,使得各种对电子束敏感的新材料结构能够被研究。这将是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第一台超低剂量低温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会给香港在对电子束敏感的新材料研究带来巨大的优势。


项目编号:C7050-18E
项目名称:SIRMS 2.0: 在香港建立亚洲首屈一指的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实验室
项目统筹者:梁美仪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当前跨学科领域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相同的位置,因此它们有着相同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然而,由于其核中的中子数量不同,它们的质量会有所不同。这种质量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反应速率,并最终导致反应产物中重和轻同位素比率的变化。测量自然环境中稳定同位素的分布或使用稳定同位素追踪剂来进行实验可以阐明反应途径、主要的生物化学过程、物质的来源和汇聚。

稳定同位素分析最先被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并重建地球气候,揭示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全球暖化有关。现今更多学科在其研究领域上发展及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例如,生态学家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去重新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而海洋学家应用此项技术来揭示海洋中碳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情况。另外,稳定同位素分析也可用于追踪食品来源,从而协助监督食品安全,并可用于识别人类肠胃疾病以及鉴别运动员有否使用兴奋剂。在法医学中,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用来追踪爆炸物、毒品以及非法交易的野生动物的来源,甚至被应用于鉴别绑架和杀人案中的受害者。

自2008起,香港大学的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实验室(SIRMS)进行了无数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在海洋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千里,本项目旨在将原有的设施升级为“SIRMS 2.0”,从而达到更高的测量精准度、以更低的成本去分析大量样本、和扩大用户群,包括法医学、医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学科领域的使用者。因此,香港大学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实验室将会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跨学科稳定同位素研究和教育中心。


合作研究

项目编号:C1031-18G
项目名称:基于事件立方体的多源事件检测与多维度分析
项目统筹者:李青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理工大学

项目摘要

社交媒体在影响民意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可用的数据,例如大规模和动态更新的社交媒体数据流(也称为“大数据”)涵盖了社交活动、个人观点和表达的各个方面。这表明理解和发现大数据背后的知识模式、并为此开发必要方法论的重要性,包括如何从这些大数据中发掘现实社会的事件。香港作为一个主要国际城市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效和高效地获取、挖掘和管理大数据对她的各项决策,包括商业和服务部门、及宏观政府层面的,都至关重要。该项目旨在深入研究大数据背后的事件检测和预测机制。我们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发非目标事件检测(UED)技术,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多源数据的目标事件检测(TED)。我们还将设计一种新颖的“事立方”模型以支持上述的各种事件查询和分析任务。为了体现TED与UED相结合的有效性,我们将对香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自杀预测作为一个示例应用。


项目编号:C4001-18G
项目名称:鼻咽癌的EB病毒靶向治疗: 从机理研究到发展创新治疗策略
项目统筹者:罗国炜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摘要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的有不寻常的高发病率, 并且主要影响我们的年轻人口。此种独特的上皮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其高死亡率突显开发创新有效治疗策略的迫切需求。EB病毒持续感染是鼻咽癌的特征和肿瘤进展关键分子驱动因素。鼻咽癌中EB病毒和癌细胞的独特相互作用表明EB病毒靶向治疗有效控制这致命疾病。我们将利用新建立的EB病毒阳性鼻咽癌模型揭示EB病毒潜伏基因的脆弱性和转换病毒裂解周期的分子机制, 从而设计针对病毒潜伏蛋白的抑制剂及开发溶瘤治疗药物策略。这项目将对控制这种常见癌症产生重大影响。


项目编号:C4045-18W
项目名称:从增强子对肿瘤免疫逃逸的调节发展新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项目统筹者:郑诗乐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摘要

我们对癌症表观基因组学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机会,以修复调控肿瘤特征的转录程序。从2015年在协作研究基金的资助下,我们的研究团队对乙型肝炎病毒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异常染色质修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表了多遍论文。尽管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新的手段充分探索癌症对表观遗传的依赖以便应用于治疗。在这次后续的申请,我们旨在探索癌症免疫疗法的新领域,以增强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力。转录增强子是驱动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的远端调节元件。这些非编码序列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性调节已成为多种人类癌症的标志性特征。最近肝细胞癌的高维组学研究愈发强调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性,该微环境抵消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中的活化和浸润。因此,在本项目中,我们将研究范围从肝癌细胞本身的表观遗传学扩大到增强子对肿瘤免疫逃逸的调节。我们将开发基于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的联合免疫疗法,并提供临床前模型的药理验证。这持续的基金支持将使我们的团队继续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攻克肝细胞癌的研究。


项目编号:C4063-18G
项目名称:一个用于肠胃道疾病自动诊断的无线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
项目统筹者:孟庆虎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摘要

胃肠道疾病是香港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报告,自2013年以来,结直肠癌一直是香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胃癌则排名第六。虽然小肠疾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香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八个亚洲地区中排名第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线胶囊内窥镜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与传统内窥镜相比,无线胶囊内窥镜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解决方案,使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整个胃肠道的图像。然而,现有的基于无线胶囊内窥镜的检查系统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整个检查过程非常耗时,需8-24小时。其次,医生需要大约2小时的时间浏览采集的全部图像,再手动挑选出病变图像,工作量繁重。第三,首次检查过程假阴性诊断率高,所以通常需要第二次检查,而第二次检查中会有约75%的新发现,且有63%的概率会改变首次检查的诊断结果。针对以上问题,在本项目中,我们旨在研发一种新型无线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率。该无线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三个突破性功能:主动运动,实时定位以及自动诊断。在本项目中,这三个功能都将会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充分验证。通过主动运动,无线胶囊内窥镜能够对识别出的病变点进行聚焦观察,在无病变区域加快运动,从而减少诊断时间。而实时定位不仅可以得知胶囊在体内的绝对位置,也可以实时获取病变点在胃肠道内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自动诊断则可以自动识别捕获病变图像,从而节省医生的工作量和时间。通过该项目,我们不仅可以发表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章,还可以与当地医院和医疗企业合作,通过设立初创公司,将相关技术进行产业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香港的公共卫生水平和相关服务质量,也将会促进香港创新研究力的提高。


项目编号:C5026-18G
项目名称:面向复杂系统的多阶段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项目统筹者:曹建农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理工大学

项目摘要

近年来,大数据无处不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包括物流、交通、金融等的各个领域,从而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而言,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被视为一种“单阶段”的分析方法,也即是将所研究的物件或系统视为一个不可分的原子实体,并假设与该系统相关的所有数据都业已完备。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的数据分析物件是包含了若干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关联的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从而很难使用现有的“单阶段”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建模分析。这也为现有大数据分析的各个步骤,包括数据获取、特征学习、模型训练和模型应用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挑战和研究机遇。

在本项目中,我们聚焦于研究一种新的“多阶段”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上述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此研究的主要挑战包括:不同子系统的分析需求多样化、子系统间的高度相关性以及子系统分析目标的相互关联性。具体而言,我们拟研究以下四个研究任务:1)联合的数据获取;2)联合的特征学习;3)联合的模型学习;以及4)将所提出的分析技术应用到食品供应链的分析。

本合作研究项目旨在提出一套针对复杂系统的全新的“多阶段”大数据分析方法。我们也拟开发一个将所提技术方法应用到食品供应链中的demo系统,通过分析供应链中产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来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推动香港在大数据分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项目编号:C5037-18G
项目名称:高性能钙钛矿-聚合物集成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器件与机理研究
项目统筹者:李刚博士
院校名称:香港理工大学

项目摘要

可再生能源对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极为重要。 当今世界面临着TW量级的能源挑战,而近于无限及终极环保的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最有可能解决这个主要挑战的能源。 关于低成本高效能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有巨大的努力。

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效率就从3.8% 提高到与晶硅电池可媲美的23% 效率。 这种明星电池的弱点是器件稳定性,也是真正应用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另一种新型明星电池,也已达到>15%的效率,及很好的稳定性。

在这个合作研究计画中,我们将把这两种明星电池的优势结合,创造及研究钙钛矿 - 有机聚合物集成太阳能电池。 研究计划包括从基础物理化学到工程科学研究,目标是实现26%能量转换效率,及极大寿命提高的新型集成太阳能电池。 本合作研究计划的成功实施将对提升香港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引领低成本高效能先进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 在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为学生及博士后研究员提供广阔的教育及科研机会。


项目编号:C6013-18G
项目名称:光学和声学中的非埃尔米特系统研究
项目统筹者:李赞恒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科技大学

项目摘要

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如何将非埃尔米特的物理概念用来操控光波和声波。在经典光学和声学中吸收损耗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当系统的损耗太强时,许多有趣的波传播现像都会消失。然而最近在关于非埃尔米特系统中增益和损耗的研究反复揭示了奇异点的出现以及其对波传播有着重要且近乎违反直觉的影响。奇异点对应的是系统的本征值和本征矢同时简并的位置。当我们在所谓相空间中扫描通过奇异点所在的平面或者包围着奇异点走一圈时,会发现这些奇异点总会以一种特殊且灵敏的方式影响着系统的响应。由于这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非埃尔米特物理的潜在应用会是非常广泛的,比如传感增强,激光模式筛选,单向隐形等等。我们会通过研究奇异点新的几何形状,具有奇异点的超表面,以及动态可调的非埃尔米特系统来实现上述研究目标。


项目编号:C6030-18G
项目名称:一个人机交互的机器学习系统
项目统筹者:陈雷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科技大学

项目摘要

最近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引人注目的是Google的Deep Mind项目,其中一个神经网络击败了顶尖的人类专业人士。除了Alpha Go,自驾车,Siri,Netflix和亚马逊等在线推荐以及许多其他现实世界的应用已经出现并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些应用表明,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机器会变得非常智能。但是,机器学习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集的质量,并且可能受到任务的认知本质的限制。诸如从模糊图像中识别对像以及从tweets的复杂且结构不合理的句子中理解情感等任务仍然具有挑战性。在这个阶段,纯粹的机器学习的局限性仍然需要外部援助。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建议开发一种人力驱动的机器学习(HPML),它将人类智能无缝地融入整个机器学习过程。人类将互动以协助训练,调整和测试算法。他们将整合结果并将其重新反馈到训练算法中,以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并缩短延迟。我们将寻求解决构建HPML数据准备,激励设计,任务分配,解决方案质量控制和隐私保护的五大关键挑战。我们将基于开发的技术构建原型系统,以验证它们在各种HMPL应用中的有效性。


项目编号:C7017-18G
项目名称:研究糖化脂联素胶原结构域对癌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潜在应用
项目统筹者:李学臣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内循环糖蛋白激素,它是肝和骨胳肌的脂肪酸氧化以及脂质代谢的关键调控子。脂联素的制造和分泌不足与胰岛素耐受、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发病机理相关。因此,补充脂联素将可能成为一种对新陈代谢、癌症和心血管相关疾病具治疗潜力及高效的治疗方法。为解决人源脂联素全长蛋白难以生产的问题,本课题计划利用化学合成的办法鉴定出能够引起脂联素疗效的最小活性糖肽片段,并开发其在临床治疗上的潜在应用。


项目编号:C7026-18G
项目名称:利用肝细胞癌研究针对干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
项目统筹者:马桂宜博士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肿瘤由多种异质细胞群组成,这些细胞存在各种基因及功能上的差异。癌症干细胞是其中一种强致癌性细胞群,它们能通过基因和非基因因素调控肿瘤转移,具有耐药性及维持肿瘤生长微环境。因此,阐明癌症干细胞的特性和其调控机制可以进一步改善病人预后及治疗效果。我们与其他团队所收集的大量研究证据显示,癌症干细胞群亦存在于本地最常见的肝癌中。我们过往针对肝癌癌症干细胞的创新研究已初见成效,包括成功申请抗体用于肝癌治疗的专利,和将其成果进行商业开发。这些发现鼓励我们组成涉及多门学科团队去进一步探索癌症干细胞的关键作用及调控机制。我们计划通过这次由分子,细胞,生化,基因组学和疾病模型等组成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从而推进研发针对癌症干细胞的更有效的抗癌疗法。


项目编号:C7030-18G
项目名称:利用滑膜关节祖细胞修复关节软骨
项目统筹者:陈振胜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关节软骨有减低滑膜关节磨擦的功用。然而,关节软骨受到创伤或日常过度使用,软骨修复不良会导致骨关节炎(OA),这会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干/祖细胞数量不足是软骨修复不良的主因。虽然许多软骨和祖细胞类型已通过临床治疗性修复试验及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的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没有运用正确的细胞类型进行修复,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制造原始关节软骨的细胞。我们从小鼠发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类能形成关节组织的祖细胞,认为它们可能是能「真正」修复软骨的祖细胞。本项目旨在充分了解此细胞,从而制造功效相等的人类祖细胞并评估其软骨修复的能力。我们亦会为细胞加入突破性的功能以制造适合所有患者的「通用祖细胞」。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为「通用祖细胞」加入「免疫隐藏」与「安全防范」两个机能。「通用祖细胞」可以在宿主免疫系统中「隐形」,同时也提供安全防护。万一它们发展成为可致癌性细胞,亦可被立即毁灭移除。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有助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可即用的细胞作关节修复,以改善数以百万计关节退化病患者的生活质素。


项目编号:C7052-18G
项目名称:信仰基建:一带一路与宗教流动
项目统筹者:宗树人博士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本项目将探讨以下问题:中国以「一带一路」的名义强化其亚洲脉络及于亚洲各地的基础建设会带来什么宗教影响?「一带一路」政策在无意中促进及加强欧亚各国的宗教流通。在「一带一路」所涵盖的国家及周边各国,宗教既是这些国家的文化与民族身分核心,也于政治系统与意识形态占有重要位置。由跨学科专家,包括人类学、地理、社会学、历史、政治学及宗教学的学者所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将透过举办工作坊及个案研究,从历史与地缘政治的方向,研究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在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中国各种宗教及新兴宗教运动的跨国宗教流通情况。本项目将宏观地研究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宗教流播路线,同时也集中研究这跨国宗教流通情况对其主要地区、边界、城市及宗教传统的影响。本项目将培养香港、中国和亚洲的人才,专门研究「一带一路」的宗教脉络,并且了解中国与各国的互动关系,及其应用在公共政策、教育、文化交流、宗教交流等领域的深远影响。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成为重塑中国和亚洲的宗教社会科学研究,为亚洲地理和地缘政治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为这些研究领域打下重要的学术基础。


项目编号:C7058-18G
项目名称:阐明建立新的着丝粒的机制
项目统筹者:阮永怡博士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的独特区域,其主要功用是在细胞分裂中协调染色体的准确分离。着丝粒 通常在跨细胞周期和跨代的细胞都能保持稳定的位置。然而,在染色体重排期间偶尔会形成新的着丝粒,导致染色体不稳定,这情况曾在一些癌细胞中出现。另外,着丝粒重新定位亦可在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进化过程中发生。尽管新着丝粒的形成在疾病和进化中非常重要,但由于其出现频率低,因此实时捕捉新着丝粒的形成过程非常困难。 

本研究团队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开发了一个活体内实时影像系统,用以研究新着丝粒形成的机制和动态过程。我们将构建包含具有不同DNA组成成分的线虫人工染色体,并比较它们的着丝粒序列。此外,我们将在体外合成具有特定修饰的组蛋白,并从生物化学层面分析着丝粒核小体。这项跨学科的研究工作,结合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以阐明建立新着丝粒的细胞机制,和其对表观遗传及DNA序列的要求。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改善人工染色体设计,令其具有更高的新着丝粒建立频率,以用作稳定、大容量、并独立于内源性染色体的基因载体,从而可应用于基因治疗和生物技术研究上。


项目编号:C7064-18G
项目名称:新世代城市区域空气污染的物理和化学模型
项目统筹者:廖俊豪博士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高斯模型近年广受业界欢迎,用作估计大气边界层(ABL)中的污染物羽流扩散。高斯模型的发展原理是基于平坦的郊区地形,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 扩散系数,主要受到大气热分层的影响。城市化大幅度改变了地貌状况及增加了风切变,运输过程因此由原来的浮力演变到由机械产生的湍流动能作为主导。随着污染物的混合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改变了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和超细悬浮微粒的冷凝或蒸发。故此,传统的高斯模型必须谨慎应用于城市环境。

因应城市化带来的转变,本项目旨在通过整合本地三所大学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阐明城市地区的大气动态和污染物的物理/化学过程。在 Monin-Obukhov 相似理论(MOST)的框架内,透过数学建模,实验和现场测量,了解城市上空的空气阻力如何改变湍流的尺度及其在反应性羽流扩散的影响。我们将透过大涡模拟(LES)和风洞测试,对污染物的流量,运输和化学转变进行详细检测。除了简单的表面粗糙物外,我们将以香港市区环境作为现实城市模型,以实地活动进行验证。粗糙子层(RSL),表观弥散系数(AσM)和污染源消耗(AQM)构成了城市地区反应性羽流扩散的非计算流体动力学(non-CFD)模型原型。上述的技术核心会产生大形数据集继而用于参数化分散系数成为ABL条件,化学成分和城市形态的一个函数。最新研究结果将与社会大众分享,收集用户体验以改进我们的研究项目。新开发的非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保留了高斯模型比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性价比高的优势,将应用于香港实际城市环境的广泛分析,以鼓励公众的关心和参与。我们将以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利用香港作为一个测试平台,有系统地去诊断和纠正城市空气质素的问题。

本项目将通过最新的城市地区反应性污染物的羽流扩散发展,引起科学界对这研究课题的关注。非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将可提供可靠及快速的估测,以便制订空气监管及环境管理的政策。研究成果将解决我们最关注的实际问题:持续不断地改进传统的高斯模型,以进行大规模而可靠的城市空气质量灵敏度测试。


项目编号:C7065-18G
项目名称:发现并研究驱动上消化道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和肿瘤微环境因素
项目统筹者:关新元教授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项目摘要

上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和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肿瘤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上消化道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改变,癌症干细胞和微环境因素。本课题计划探索三个肿瘤转移的相关问题:基因改变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以及癌症干细胞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我们会从4个食管癌和8个胃癌标本的RNA及DNA测序结果中,验证数百个基因,从而鉴定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组织中的非肿瘤细胞,包括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过去的研究证实了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本研究计划进一步探究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肿瘤复发前时常会经历长时期没有临床症状的休眠期,虽然休眠细胞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源头,但是对于休眠期如何维持及结束仍不明确。本研究项目会研究癌症干细胞对于维持肿瘤休眠的作用,以及其在休眠期结束而导致肿瘤复发中的角色。本研究对于开发上消化道肿瘤新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